新闻动态

加拿大加速“去美国化”:北约防务承诺背后的跨大西洋博弈_马克·卡尔尼_国防_战略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3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53

据环球时报报道,加拿大总理马克·卡尔尼近日宣布,该国将于2024年提前六年达成北约2%GDP国防支出目标,此举标志着渥太华正以空前力度重塑其防务战略重心。在美加关系因特朗普政府激进政策跌入冰点的背景下,这项军事调整不仅折射出加方对北美安全格局的重新评估,更预示着跨大西洋联盟内部权力关系的深层裂变。

卡尼表示'加拿大面临的威胁正在增加',渥太华与华盛顿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

从“北美堡垒”到“欧洲支点”

卡尔尼在多伦多大学的演讲中直言不讳:“加拿大正从长达数十年的美式安全依赖中觉醒。”这种战略转向体现在三个层面:其一,防务预算结构性调整——2024年国防开支将达410亿加元(约合310亿美元),其中60%增量投向欧洲防务合作项目;其二,武器采购清单剧变——搁置价值190亿美元的F-35采购计划,转而考察法国阵风战机与德国台风战机的可行性;其三,军事部署重心东移——北极战略部队扩编至五个旅级单位,与丹麦、挪威共建北方防御网。

展开剩余69%

这种转变直指美加防务体系的结构性矛盾。美国国防部数据显示,加拿大承担的北约欧洲任务占比已从2014年的8%骤降至去年的2.3%,而五角大楼最新报告警示,加方关键装备完好率仅为北约平均水平的68%。当加拿大潜艇部队仅存一艘可用舰艇时,这种安全赤字与特朗普“美国优先”的关税壁垒形成致命共振。

贸易战阴霾下的安全困境

美加关系的恶化始于2023年6月的边境墙拨款争议,但真正引爆信任危机的是特朗普“第51州论”的挑衅言论。加拿大外交事务研究所报告显示,2023年两国商品贸易仲裁案件同比激增240%,乳制品关税报复措施导致魁北克省农场主损失超20亿加元。这种经济摩擦迅速蔓延至安全领域:美军方突然取消“银狐”联合军演,国土安全部收紧对加公民赴美免签审查,甚至传出五角大楼评估撤回驻加第二装甲师的传闻。

卡尔尼政府的反击策略极具针对性:一方面通过《关键矿产供应链法案》限制锂矿出口,直击美国电动车产业命脉;另一方面推动与欧盟的防务工业合作协议,计划十年内在欧洲投资80亿加元建立联合军工产业园。这种“经济反制+安全绑定”的组合拳,实质是试图在美欧间建立战略缓冲带。

北约框架内的权力重构

加拿大此次防务升级恰逢北约成立75周年敏感节点。随着德国宣布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2.3%,波罗的海三国集体突破3%红线,加拿大提前达标被视为对欧洲盟友的变相声援。北约秘书长吕特对此评价:“加拿大的决定证明,集体防御不是数字游戏,而是战略清醒。”

但这种表面团结难掩深层分歧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(CSIS)指出,加拿大新增防务开支的83%将用于网络战与太空防御等新兴领域,这与欧洲盟友聚焦的传统陆海空力量形成错位。更微妙的是,卡尔尼刻意淡化与北约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协同,转而强化与北约“全球伙伴”日本的情报共享机制,这种“向东看”姿态无疑触动着华盛顿的战略神经。

新安全三角关系的未来图景

当前美加欧三角关系的演变呈现三大趋势:首先,防务议题的经济化——北约防务开支与《通胀削减法案》补贴政策的关联性日益凸显;其次,军事同盟的政治化——芬兰加入北约引发的第五条适用范围争论持续发酵;最后,安全威胁的泛化——卡尔尼政府首次将“认知域作战”纳入国家威胁评估体系。

这种复杂态势下,加拿大能否真正实现战略自主仍存疑问。尽管其军工复合体近年增长迅猛,但2023年对外军事装备采购额的78%仍流向美国企业。正如卡尔顿大学防务专家麦克唐纳所言:“脱离美国的北极熊或许能短暂起舞,但冬天到来时还是会寻找温暖的洞穴。”

在渥太华国会山,防务预算文件与移民政策修正案并列摆放的场景,生动诠释着这个枫叶之国当下的战略困境。当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预警机不再频繁巡航五大湖上空,当加军士兵开始熟练掌握北约新式数字化作战系统,某种程度上的“和平分手”或许正在酝酿。但历史经验表明,横亘在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之间的信任鸿沟,远非几艘护卫舰或几个百分比的数字所能弥合。
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